close

理想與現實的挫折

羅智強

  台灣人最近真的「很厭氣」,清早翻開報紙是弊案,晚上回家打開電視,還是弊案。社會彷彿被浸在一個憂鬱的大悶缸中。

  威權時代,儘管不夠自由民主。但人民卻擁有兩種「幸福」,一種是國民黨統治下的「物質幸福」,創造優越經濟條件,讓人民得以安居;一種是「黨外」與民進黨衝撞下的「精神幸福」,讓人民有個美好圖象,期待完全政治自由的來到。

  前者是現實的,後者是理想的。既現實又理想,形成台灣獨特的動力,不斷地向前邁進。這樣的邁步,在2000年總統大選中來到了關鍵的十字路,李遠哲一席「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」,引動人民心中企盼理想與現實交會的共鳴,認為時候到了,理想將可走出「希望」的搖籃,成為具體的現實。於是民進黨執政了。

  然而,這理想與現實的交會,卻讓台灣人民從疑惑、不解到挫折、失望。所謂政治自由,只實現了政治領袖一人不受節制的完全自由,卻留給人民罄竹難書的弊案。連國民黨打造的經濟幸福,也無法保住,經濟力、競爭力不斷滑落,失業、犯罪率雙雙提升。

執政後難擋權力誘惑

  很多人不解,為什麼會如此呢?其實,在西方國家的民主發展歷程中,也有類似現象。通常沒有嘗過執政權力的在野黨,都會像一個朝氣勃勃的大孩子。他追求長遠的、宏觀的利益;他雖沒有主導時局的實力,但卻提供了人們希望;他的主張矛盾處處,但令人熱血沸騰。而這正是在野時民進黨的寫照,也因此讓許多人民感動。

  可是執政後的他卻擋不住權力的誘惑,開始用現實化的方式思考。過去的執政者因為受到制約,雖現實卻不致太腐化。但長期以理想者身分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他,沒有人有足夠正當性批判他,遂表現出超乎想像的腐化。這就是執政時民進黨的寫照,讓台灣陷入理想與現實的雙面挫敗中。

  這是否表示,理想只能想望,永難實現呢?不是的!其實透過這段低潮,我們會更清楚,該追求什麼樣的價值與制度。看見政府因為貪污而失去效能時,我們就會知道,理想不能只是圖騰,清廉、誠信是實現理想的必要元素。就如一般輿論認為魄力不如陳水扁的馬英九,所以得到高民調的支持,正是人民開始體會,魄力也可能是貪瀆的魄力,清廉應受到更高的重視,這就是學習。

  民進黨的執政,象徵著第一次理想與現實的交會。第一次會挫敗,並不太令人驚訝,我們可以批判,但不必失望,因為筆者深信,透過失敗的教訓,在理想與現實第二次交會時,就會是成功的交會。

  作者為中華演說與辯論協會理事長、輔仁大學大傳系兼任講師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iddomomo 的頭像
    kiddomomo

    既然懶的用手寫的,那就用打的吧

    kiddom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